奎嘿嘿笑:“这不是没在咱村吗,这长安村里的饭还挺好吃的。”

阿爷道:“随便吃。”

三奎立刻抬起手:“掌柜的。”

掌柜的问:“你也再来一碗?你是不要面啊你还是不要肉?”

三奎:“我要一盆,一盆面一盆肉。”

大奎在他脑壳上敲了一下:“那是两盆!”

余百岁都看懵了。

叶无坷吃饱了之后问余百岁道:“那位徐公好像很得民心?我刚才看他进城的时候不少百姓夹道欢迎。”

余百岁想了想,有些为难。

“这怎么说呢?”

余百岁道:“不说其他,光说功绩,大宁的百姓们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有一部分功劳是徐公的,田改,税改,都是徐公带着人仔仔细细研究出来,为了能更实际,他还亲自到地方上明察暗访了一年之久,然后才逐步推行各项改革。”

“比如田改之事,当初朝堂上的大人们想的是照搬楚时候的政令,毕竟楚国朝廷的政令不坏,只是到了地方上没人执行罢了,可徐公一力阻止,他说哪怕照搬过来且执行的极好,百姓们也不会觉得大宁比楚国时候强多少,所以一定要改,而且一定要改的让百姓对陛下无比敬重。”

“可是徐公的田改之策在朝廷里就阻碍重重,还是陛下始终站在徐公那边,这才推行下去,一部分田地归于百姓,按人口分得固定的田产,想多种就从官府手里的公田租,各家各户按照人口分得的固定土地只收十分之一的田赋,而租种的公田则按照五分之一收取。”

余百岁看向叶无坷:“楚时候的政令虽然不坏可田产都在大户手里,百姓们想要租种只能从大户手里租,你知道楚时候租田要交给大户的租子是多少吗?也是五分之一不过是百姓们留五分之一,八成的收成要交给大户,你以为这就完了?并不是啊八成的收成交给大户,但田赋大户还不承担,百姓们还要用仅存的那两成的收成去交朝廷的田赋,风调雨顺的年景混个不饿死,万一有天灾.”

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。

“你想想看,大宁才立国二十年,经历过旧楚的一部分老人们还在呢,田改政令一颁布下去百姓们得高兴成什么样?而且原本归于大户和寺庙的那些田产被朝廷收公,就算是田赋比楚时候

章节目录